• 1.03 MB
  • 2022-04-29 14:00:42 发布

中国出版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变革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出/版/研/究/与/教/育PUBLISHINGRESEARCH&EDUCATION*中国出版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变革北京印刷学院王关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衡量一个国家长6倍。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出版业经过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文化产业是指生产深化改革,已形成结构完整、门类齐全、规模不断文化产品或提供文化服务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扩大、影响力日益广泛的出版产业体系。据相关要的各种行业门类的总称。从本质上看,出版业统计资料,我国报纸由1978年的186种增加到现属于文化产业,出版物既具有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在的1943种,2008年总印数442.92亿份,定价总品的特殊属性即意识形态属性,又具有商品属性。金额317.96亿元;期刊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一方面,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避免市场机2008年的9549种,2008年总印数31.05亿册,定制的自发性、盲目性造成出版产业低俗化现象;另价总金额187.42亿元。新兴的数字出版业态发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的展迅速,2008年我国数字出版业达到530亿元的功能,推动出版产业发展。规模,2009年估计可达750亿元,发展速度远远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出版资源富集,是超过出版业其他业态。如今,出版业已成为我国出版资源大国,但并不是出版产业强国,我国的出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版业在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与织的最新统计,全球版权产业对GDP的贡献大概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近年来,随着是5.6%,对就业的贡献是5.8%。而我国版权产业出版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出版业的管理体对GDP的贡献已达到6.5%,对我国就业的贡献占制、运行机制、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等各个方面都6.8%,明显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转型。基于这种现实,如其实的出版大国。详细数据见表1和表2。何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加快出版业发展,是2.出版业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国际影响本文重点探讨的主题。力显著提升如今,我国图书出版规模已居世界第一,参与(一)中国出版业发展现状国际竞争、利用国际资源、国际市场加快发展成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行业的共识。据统计资料,2001年,我国引进版权来,我国出版业快速发展,出版物品种日益丰富,8250种,而输出版权仅653种,引进与输出比例为出版物市场实现了从“书荒”到“书海”的巨大变12.6∶1;到了2008年,这一比例已降低到6.5∶1,化,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出版产业体系。版权进出口逆差逐步缩小。数据见表3。充分利1.出版业发展速度快,总体规模显著扩大用国际书展平台,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2008年,全国共出版图书27.57万种(发行总益文化,推动我国出版业走向世界的国际化开放量达70亿册),与1949年相比种数增长34倍;全格局正在形成。国出版期刊9549种,与1949年相比种数增长373.出版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与社会主义市倍;全国出版报纸1943种,与1949年相比种数增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日益逼近出版业是一个典型的创造性行业,改革是推*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动出版业发展的巨大动力。自2003年全国文化号:PXM2007-014223-044631。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出版领域改革顺利2010年科技与出版第1期53 出/版/研/究/与/教/育PUBLISHINGRESEARCH&EDUCATION表1新闻出版事业建国60年来发展基本数据统计表图书期刊报纸年份种数总印数种数总印数种数总印数1949年80001.052570.23154.121978年1498737.749307.62186127.761988年6596262.25586525.51537267.781998年13061372.39799925.372053300.382008年27566869.36954931.051943442.92注:图书、期刊、报纸总印数单位分别为亿册(张)、亿册、亿份;数据来源于新闻出版总署。表22001-2008年全国图书出版业主要指标数据年份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出书种数/种154526170962190391208294222473233971248283274123新版图书/种91416100693110812121597128578130264136226148978重版重印/种6311070269795798669793895103707112037125145总印数/亿册63.1068.766.764.1364.6664.0862.9370.62定价总金额/亿元466.82535.12561.82592.89632.28649.13676.72802.45纯销售册数/亿册64.0367.3565.0961.0263.8261.9762.7464.30纯销售额/亿元408.49434.93461.64486.02493.20504.33512.621539.663库存册数/亿册35.5436.8938.5441.6442.4844.5944.7851.08库存金额/亿元297.58343.48401.38449.13482.92524.97565.90672.45库存册数增长比率-2.55%3.80%4.45%8.02%2.02%4.98%0.43%14.07%库存金额增长比率9.13%15.43%16.86%11.9%7.52%8.71%7.80%18.83%注:数据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中国出版年鉴》2001-2009年各期。推进:公益性出版单位逐步实现了企事分开,建立向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上海中润广告有限公司定新的运行机制;经营性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建立现向增发,突破了传媒上市的一些传统壁垒,实现了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印刷、复制、发行企“准整体上市”。10月17日,新闻出版总署宣布,业逐步打破地域和行业限制,形成统一开放、竞争中国政府将完全放开符合产业发展条件并经过批有序、健康繁荣的大市场格局。2007年4月,新华准的出版机构、报业企业和官方骨干新闻类网站传媒在继2006年通过华联超市借壳上市后,实现在国内外上市,并不再要求他们将编辑业务与经表32001—2008年图书版权贸易情况统计表年份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引进量/种82501023512516100409382109501025515776输出量/种653129781113141434205025712440比例12.6:17.9:115.4:17.6:16.5:15.3:14.0:16.5:1注:数据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中国出版年鉴》2001-2009年各期。542010年科技与出版第1期 出/版/研/究/与/教/育PUBLISHINGRESEARCH&EDUCATION营业务拆分,而是鼓励整体上市,以“体现产业的产生有强大影响力的出版企业。整体性,减少关联交易”。2007年12月,辽宁出版(二)中国出版业发展面对的挑战与传媒股份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编辑业务和经营业对策务整体上市的新闻出版企业。目前,全国已组建了26家省级出版集团公司、24家国有省级新华发学习和借鉴国外出版业的先进管理经验,着行集团公司、3家期刊经营集团,49家党报党刊集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出版发行企团实现了编辑和经营业务两分开,经营部分正在业,提高我国出版业的总体实力,是理论界和政府转企改制。2009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关职能部门应当共同关注的课题。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把1.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对出版业持续发展构成开辟融资渠道问题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了部有效的支撑,传统的出版管理体制面临极大挑战署,重点将在推动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跨所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有制的战略重组的同时,积极开辟融资渠道,支15000元以上,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600持条件成熟的出版传媒企业,特别是跨地区的出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接近5000元,人均文教、版传媒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引导出版企业采取内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360元。目前,全国城乡居民部融资、业内融资、业外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引的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在7000亿元以上。出版业所进外资、上市融资等方式进行融资。新闻出版总生产的主要是精神性产品,它的源头是创意,核心署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7月,182家中央各部门是内容。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各单位出版社中,除前期已完成转企改制的28家以后,国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文化消以及保留事业体制的出版社外,2009年有101家费支出总量将稳步增长,文化消费的比重也将逐步出版社完成转企改制,其余47家出版社将于2010提高。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3200美年底前完成转企改制工作,9家改制到位的出版、元,这预示着文化需求旺盛的时代正在到来。近年报业、发行集团公司在境内外上市。据对全国24来,国家连续出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一系列重大家出版集团作的调查,17家完成转企改制的出版措施,使城镇居民人均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持集团公司,平均总资产增长66.2%,利润总额增长续增长,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和价值25.3%,最多的翻了三番;而7家未改制的出版集观念的多元化,给出版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团,平均负增长43%。出版业发展向高层次递进,出版形态混业经4.我国尽管可以称得上出版大国,但却不是营的趋势更加明显;集团化、集约化经营的步伐进出版强国一步加快,跨地区、跨媒体、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从总体上看,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不断出现,出版产业微观经营主体呈现融合趋势;有了快速发展,但大多数出版社规模不大,竞争力数字出版、在线出版、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不强,发展水平与我国经济建设水平和国际地位业态的蓬勃发展,使出版的载体形式、传播方式、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并不能反映出我国文化竞运营模式、生产流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出版业争力有质的提高。以我国最大的单体出版社高等的国内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出版教育出版社为例,年销售码洋也只有4亿美元,与资源将被重新调整和整合,行业界限、业态界限、国际著名出版社相差甚远。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地区界限将逐渐被打破,传统的出版管理体制面原因,就在于我国现有的出版资源是按照部门、行临极大挑战。业和行政的条块化格局进行配置的,这种体制与2.数字技术发展迅猛,对传统出版构成巨大我国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的威胁,必须借此积极推动传统出版产业升级制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地区封锁、行业壁垒、同数字出版是一种新兴的出版业态,进入新世业无序恶性竞争等负面现象,造成出版单位规模纪以来,数字出版技术日益成熟,数字出版企业稳相对较小、资源分散、产品同质化倾向严重,难以步发展,数字阅读的受众面持续扩大,世界范围内2010年科技与出版第1期55 出/版/研/究/与/教/育PUBLISHINGRESEARCH&EDUCATION纸质媒体的阅读率正在下降。美国传统图书出版3.必须加快出版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物平均印数一直呈下降趋势,据统计,2008年美国出版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图书销售环比减少1.5%。目前,美国80%以上的的经营性行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出版企业都开展了电子书业务。美国出版商协会版业必须进入市场,在市场中通过竞争优化资源统计的会员单位销售情况显示,2005-2008年,在配置、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实现传统出版物市场销售减少的情况下,电子书的总跨越式发展。当前,我国出版业赖以生存和发展销售额增长了37%。2009年6月底,Kindle电子书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库中约有28万种图书,而亚马逊电子书库图书的化,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需要看,必须进一iPhone阅读销售量是Kindle的2倍,在有电子书和步深化出版体制改革,努力破除制约出版产业发纸质图书可选择的情况下,电子书已占销售额的展的体制性障碍。出版体制改革自2003年试点35%。目前,谷歌“图书搜索”已经与70多个国家以来,在管办分离、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转企改和地区的2.5万多家出版社合作了180万种图书,制、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跨媒体跨地域跨所有加上图书馆扫描的图书已有700多万种。同国际发制兼并重组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出版体制达国家相比,传统纸质图书的出版,我国尚处落后改革正从试点层面转向全面铺开。2006年,中共位置,但数字化出版,我国已和先进国家处于同一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起跑线,有的技术甚至领先世界。意见》,明确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以数字化出版已成为我国出版业的新增长点。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2006年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点,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富有效要》、2009年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都把数字出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以公有制作为重点产业,新闻出版总署专门设立了科技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数字出版司,启动了多项重大数字出版工程,数字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作出版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据新闻出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深化出版业管版总署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国578家图书出版理体制的改革,是推动出版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社中已有90%开展了电子图书出版业务,出版电子转企改制是实现出版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图书约50万种,与2007年相比,增长了25%;电子书改制,出版业要逐步与市场、资本、产业接轨,要发行总量超过3000万册,收入达3亿元,同比增长解决市场主体失位的问题,出版业的改革必须适50%;数字出版业的整体收入比2007年增长46.42%。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把社会效益放在有关方面预测,2030年,预计90%的我国出版物都首位的同时,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2009年,国务是电子出版物。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着基于这种现实,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加大对数眼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字出版的引导、发展和管理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变化,大力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振兴。深化出版入到数字出版产业上来,为以数字出版为核心的体制改革,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新兴业态的发展在资金、资源、人才等方面提供政加快重塑和培育出版市场主体。除公益性出版事策支持和基础保障:一是加大产业发展必需的资业单位需要在政府扶持下规范运作外,其他出版金投入,建议设立出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贴单位都应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创新体制、息、补助、奖励等方式,加大对创新型出版企业开转换机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发项目的支持;二是科学配置出版资源,对大型传展、自我约束的文化市场主体;二是加快出版领域媒集团公司以及转制到位的出版企业在出版资源的结构调整,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上给予优先配置和政策倾斜,充分鼓励跨媒体、跨现代出版市场体系,促进出版业内各种生产要素地区出版,提高出版资源配置质量和利用效率,为的合理流动;三是积极运用高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保障。出版产业,开发新兴出版业态。562010年科技与出版第1期 出/版/研/究/与/教/育PUBLISHINGRESEARCH&EDUCATION从长远来看,我国出版产业发展应坚持以市场施转化为制度性安排,重塑出版市场主体。这也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针是现阶段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基本目标。要建对我国出版产业发展面临的市场活力不足、企业融立和完善各类事关行业发展的管理制度,如出版资困难、投资渠道不畅等问题,迫切需要国家财政内容审查制度、行业准入和退出制度、数字新媒体发挥示范性和导向性作用,帮助弥补市场失灵和市监管制度、出版业公平竞争制度、民营资本介入出场缺陷,推动出版产业的发展。2009年,财政部参版制度等。要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和完善行业诚与制定了《关于深化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信制度和职业道德制度等。五是加快出版物市场改革的意见》,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措施,旨在促进中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改革。财政部门应当进一荣的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六是加强出版行业监步完善相关财税优惠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管。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切实完善书报刊传统经营性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力争打造一批有实力、媒体和数字新媒体以及印刷发行业的监管机制,有活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出版企业,使之成为市积极开展反侵权盗版斗争,建立良好的出版秩序。场上的主导力量,带动我国出版产业的整体发展。我国出版产业的优势是人口规模大、文明历史4.适应出版业市场化、产业化这一趋势,逐步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出版转变出版管理部门的职能业在国际竞争中还处于弱势,产业实力不强、规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自不大、集中程度不高,出版业也是我国市场化进程主性、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的特点,要求与之最迟缓的产业之一。近年来,中央大力推进出版体适应的政府是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制改革,实施管办分离,进行公益性和经营性出版政府要转变职能,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单位分类改革,加快产业化进程,通过转企改制重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是塑市场主体,提高市场化水平,提升竞争能力。这要从传统的管理型政府向现代的服务型政府转变。些改革措施已经显现出良好的结果,推动我国出版要求政府职能限定在提供公共产品、建立市场交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继续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易规则、维护市场秩序、实施宏观调控上。出版行上的推进,需要设计出系统的综合性的改革方案。政管理要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工作重点要参考文献放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构建和完善与出版相关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要以优质的[1]柳斌杰.新闻出版业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中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经济、国新闻出版报,2009-10-28.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在转型和[2]朱伟峰.打造国际一流传媒集团迫在眉睫.中国新变革背景下,面对出版产业发展的新态势和国内闻出版报,2009-10-27.国际市场竞争的新形势,决定了引导出版产业发[3]魏玉山.数字出版仍需要全面深入地研究.中国新展、增强产业竞争力应成为出版行政管理的核心闻出版报,2009-11-02.经济职能。二是要加强宏观调控,制定宏观产业[4]吴,苏超.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发展政策。通过加强信息统计和调查研究,定期关于文化产业的研究综述.人民日报,2009-10-19.发布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状况、前景和趋势,制定[5]柳斌杰.文化体制改革,既有路线图也有时间产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和产业政策,调控出版总表.人民日报,2008-06-19.量、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6]张少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动振兴文化产业.人整。三是要加强对出版发行体制改革指导和协调。民日报,2009-10-10.我国出版发行体制改革是在政府主导下自上而下[7]朱建纲.论转型和变革背景下的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推进的,政府主导改革仍是现阶段出版发行体制职能.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11-25.改革的主要特征。四是加强出版市场制度建设。[8]李舫,刘阳.六问中国文化产业—访文化部副部建立出版微观运行制度,将试点经验和政策性措长欧阳坚.人民日报,2009-10-28.■2010年科技与出版第1期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