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8.98 KB
  • 2022-04-29 13:58:18 发布

有机硅行业首次覆盖报告:供需紧平衡,行业高景气有望延续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正文目录一、有机硅产业链解析4二、供给端:产能增量有限,集中度持续提升52.1全球单体产能高度集中,国内产能占比过半52.2海外产能锁定,国内扩产脚步渐缓8三、需求端:内需全面复苏,外需或超预期103.1全球需求稳定增长,消费结构存差异103.2内需:经济回暖带动需求复苏,主流领域贡献稳定增量113.3外需:海外产能退出制造刚需13四、未来趋势:短期价格望上行,长期期待纵向一体化14五、投资建议15风险提示17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 图表目录图1:有机硅产业链4图2:有机硅产业链竞争格局比较5图3:2017年全球有机硅单体产能占比情况6图4:中国成为全球有机硅单体最大产区6图5:海外有机硅单体产能保持稳定6图6:海外有效产能占比85%6图7:海外有机硅单体产能集中度极高7图8:2018年国内有机硅单体在产企业仅剩11家7图9:国内有机硅单体在产企业仅剩11家8图10:国内单体CR5产能占比超65%8图11:2012年国内外氯硅烷生产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比8图12:中央环保督查与“回头看”情况9图13:我国有机硅中游生产企业扩产计划9图14:国内有机硅单体产能利用率不断攀升10图15:2018第26周国内有机硅单体装置开工情况10图16:2006年-2016年各地区消费结构变化11图17:有机硅表观消费量保持较快增长11图18:有机硅消费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11图19:国内有机硅深加工以硅橡胶为主12图20:我国有机硅下游应用领域以建筑、电子电器为主12图21:房地产投资回暖明显12图22:基建增速有所放缓12图23:国内LED市场规模增速回升13图24:LED出口保持较快增长13图25:近两年海外有机硅产能事故/退出情况14图26:初级形态的聚硅氧烷进出口情况14图27:有机硅中间体进口依存度(%)14图28:初级形态的聚硅氧烷净出口量14图29: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14图30:国内DMC价格走势15图31:2016年以来国内DMC价格价差持续扩大15图32:上市公司业绩弹性测算16图33: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对比16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 一、有机硅产业链解析有机硅,素有“工业味精”之称,是指含有硅碳键(Si-C)的化合物,并且至少有一个有机基团通过硅碳键结合到硅原子上。其中,以硅氧键(-Si-O-Si-)为骨架组成的聚硅氧烷占比最高(90%以上)、研究最深、应用最广,因其具有其他高分子材料所无法比拟的独特性能,如:耐高低温、防潮、绝缘、耐腐蚀、耐老化以及生理惰性等。有机硅产业链主要分为:有机硅原料、有机硅单体、有机硅中间体、有机硅深加工四个环节,其中有机硅单体/中间体生产环节是有机硅产业链的核心。有机硅工业的特点是集中的单体生产和分散的产品加工。任何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关键在于单体技术的发展,由于有机硅单体的生产工艺复杂、流程长、技术壁垒较高,属于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单体的生产水平和产业规模也直接反映一国有机硅工业的发展水平。下游产品方面,主要有硅橡胶(室温硫化胶和高温硫化胶)、硅油、硅树脂、硅偶联剂等四大类别,具体产品多达7000多种,终端应用领域遍布建筑材料、电子电器、医药卫生、化工、汽车、纺织等行业。图1:有机硅产业链资料来源:川财证券研究所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 图2:有机硅产业链竞争格局比较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川财证券研究所能源(尤其煤炭)是有机硅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成本来源。产业链上游原料中,金属硅每产出一吨平均耗电12,000度(火电/水电),甲醇的上游亦是煤炭。中游方面,相关文献数据显示,每生产一吨有机硅单体(二甲基二氯硅烷),需消耗0.26吨金属硅、0.58吨甲醇以及10吨中压蒸汽。同时,每吨单体可生产出0.45吨DMC(有机硅中间体之一),再出售给下游有机硅产品生产制造企业。二、供给端:产能增量有限,集中度持续提升2.1全球单体产能高度集中,国内产能占比过半全球有机硅单体生产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国内贡献主要产能增量。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有机硅单体总产能约580万吨,产量预计为475万吨,产能利用率达到81.8%,处在较高水平。2010年以来,全球产能增加约150万吨,其中我国贡献了140万吨的增量,新增产能几乎全部集中在我国。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有机硅单体产能达到297.5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51.3%,跃居全球有机硅单体最大产区。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 图3:2017年全球有机硅单体产能占比情况图4:中国成为全球有机硅单体最大产区350300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国内产能,297.5万吨,51.30海外产能,282.5万吨,48.70250200150100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50020102017中国有机硅单体产能(万吨)海外有机硅单体产能(万吨)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川财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川财证券研究所近年海外单体有效产能规模保持稳定。截至2017年末,海外有效产能约239万吨,占海外总产能的84.6%,并且集中度极高,主要由六家企业掌控,分别为陶熙(原道康宁)84万吨、迈图45万吨、瓦克44万吨、信越35万吨、蓝星(法国)20万吨以及KCC11万吨,装置分布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地。图5:海外有机硅单体产能保持稳定图6:海外有效产能占比85%15.4有效产能,84.6无效产能,230231239195.53002502001501005002005201020132017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川财证券研究所;单位:万吨资料来源:百川资讯,川财证券研究所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 图7:海外有机硅单体产能集中度极高资料来源:百川资讯,川财证券研究所国内有机硅中游企业整合明显,集中度持续提升。百川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有机硅单体名义产能303.5万吨,但山西三佳与江苏弘博合计28万吨产能已停产2年、复产无望,国内实际有效产能275.5万吨,占比90.8%。在产企业家数已从2012年的15家减少为现在的11家,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CR5有效产能占比达到65.3%。图8:2018年国内有机硅单体在产企业仅剩11家资料来源:百川资讯,川财证券研究所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 蓝星星火,16.3其他,34.7张家港基地,14.5山东东岳,9.1新安化工,12.3合盛硅业,13.150454035302520151050454036342524202015106.5图9:国内有机硅单体在产企业仅剩11家图10:国内单体CR5产能占比超65%资料来源:百川资讯,川财证券研究所;单位:万吨资料来源:百川资讯,川财证券研究所2.2海外产能锁定,国内扩产脚步渐缓海外巨头无意中游扩产,深耕有机硅深加工领域。技术层面看,虽然陶熙(原道康宁)等海外巨头的有机硅单体/中间体生产仍略优于国内企业,但较国内一线企业的技术优势已经越来越小,考虑到扩产的潜在成本压力,海外企业的有机硅单体/中间体产能已基本锁定,暂无扩产计划。此外,相较国内有机硅生产企业,海外巨头的技术优势在有机硅深加工领域更为明显。陶熙(原道康宁)、瓦克、迈图、信越等四大巨头控制了全球三分之二的下游产品销售,其中陶熙有机硅产品多达7000多种,而我国有机硅产品仅几百种,且多为低端产品,与国外差距明显。深耕有机硅深加工,有利于海外巨头最大程度上发挥技术优势、巩固行业龙头地位、拓宽盈利渠道。图11:2012年国内外氯硅烷生产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比资料来源:《有机硅材料基础》,川财证券研究所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 环保监管念起“紧箍咒”,有机硅企业屡受波及。2016年以来,连续四轮中央环保督查力度空前,今年环保督查“回头看”启动更是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机硅中上游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粉尘,后期环境治理成本较高。近年环保压力激增后,国内有机硅产业受到不小冲击,比如在今年1月上海市政府印发的《上海市2018年重点排污单位名录》中,赢创、汉高、蓝星、卡博特、道康宁等多家有机硅企业均赫然在列。图12:中央环保督查与“回头看”情况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川财证券研究所环保推动产业供需结构持续改善,国内有机硅单体产能扩张脚步放缓。环保监管愈发严格无可避免,国内有机硅单体扩产脚步不得不放缓。根据在建项目看,今年无新增产能,国内供给端良好;新安与合盛各有15万吨产能将于2019Q4投产,增产规模不大,预计对国内有机硅市场冲击有限。图13:我国有机硅中游生产企业扩产计划资料来源:百川资讯,化工部规划院,公司公告,川财证券研究所短期供给吃紧,产能利用近满负荷。海外产能近年无较大变化,剔除不正常产能、老旧装置退出/技改/停车检修,海外有效产能接近满产、几乎无提升空间,预计未来产量只减不增。国内有机硅单体供给同样吃紧,2008年以来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今年以来,国内开工率突破80%,6月至今,多家企业开工率均在90%以上,产能利用情况已接近满负荷。此外,近年不少国内企业将生产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 线向下游延伸、涉足有机硅深加工领域,市场上有机硅中间体实际供给量将进一步收缩。考虑到新增产能最早也要等到2019年末投放,有机硅行业高景气大概率将延续。图14:国内有机硅单体产能利用率不断攀升6055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川财证券研究所65504540图15:2018第26周国内有机硅单体装置开工情况资料来源:百川资讯,川财证券研究所三、需求端:内需全面复苏,外需或超预期3.1全球需求稳定增长,消费结构存差异全球有机硅产品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各地区消费结构存明显差异。前瞻研究院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 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有机硅产品消费量(折有机硅单体)达432.4万吨,2000年-2016年CAGR达到6.8%,快于全球经济增速。有机硅产业链下游产品分别为:硅橡胶(68%)、硅油(17%)、硅烷偶联剂(12%)以及硅树脂(3%)。从消费结构看,各地区差异明显。国内硅橡胶消费一枝独秀,而美国、西欧两地硅橡胶与硅油的消费比例非常接近,日本则对其他产品(如:硅烷偶联剂、硅树脂)的需求更为旺盛。图16:2006年-2016年各地区消费结构变化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川财证券研究所3.1内需:经济回暖带动需求复苏,主流领域贡献稳定增量有机硅需求与宏观经济同步回暖。我国有机硅产品的主要消费终端是建筑(34%)、电子电器(28%)、纺织业(11%)、加工制造业(9%)、交通运输(5%)和医疗卫生用品(4%),终端需求与宏观经济景气度关联度极高。2017年,我国实际GDP增速回升至6.9%,经济回暖促使有机硅需求转旺。卓创资讯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有机硅中间体表观消费量达186.45万吨,同比增长15.8%,扭转了2016年表观消费量同比减少的颓势。图17:有机硅表观消费量保持较快增长图18:有机硅消费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200180160140120100806040200134126997159144152172161186000000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01111101099887765054043032021010-10-1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有机硅表观消费量增速(左轴)表观消费量(万吨)增速()GDP(不变价)同比增速(右轴)资料来源:卓创资讯,川财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卓创资讯,wind,川财证券研究所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 图19:国内有机硅深加工以硅橡胶为主图20:我国有机硅下游应用领域以建筑、电子电器为主硅油,17硅烷偶联剂,12硅树脂,3硅橡胶,68医疗卫生其他,8用品,4交通运输,5加工制造业,9纺织业,11建筑,34电子电器,28资料来源:百川资讯,川财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百川资讯,川财证券研究所我国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增速较快,市场对硅橡胶需求旺盛。胶粘剂、密封胶、建筑包覆材料等三大有机硅产品在建筑行业中应用最广。其中,胶粘剂和密封胶均属于硅橡胶制品,具备耐高低温的优势,其他橡胶产品难以替代;建筑包覆材料属于硅树脂制品,性能较普通树脂或其他复合材料更优,具备寿命长、抵抗恶劣环境等优势,近年来市场认可度逐步提升,渗透率持续提升。近年经济回暖明显,下游房地产增速明显回升,为高温胶、室温胶等有机硅产品贡献稳定需求增量。2017年投资完成额达到10.98万亿元,同比增长7%;2018年前5月房地产投资完成额达4.14万亿元,同比增长10.2%,时隔四年首次回升至两位数。基建增速有所放缓,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突破64万亿元,同比增速降至1.1%。图21:房地产投资回暖明显图22:基建增速有所放缓1235703510306030825502520640201541030152520100010500全国房地产投资完成额(万亿元)累计同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万亿元)累计同比()资料来源:wind,川财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川财证券研究所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 电子电器市场受益全球产业转移,LED贡献潜在增量。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海外电子电器生产制造产能转移至我国。受此影响,尽管全球有机硅电子电器市场增速放缓,我国电子电器用有机硅市场规模仍然能保持超过6%的增速。有机硅产品在电子电器领域应用极广,主要原因系有机硅具备完善的密封功能,可以保护极为敏感的电子组件及元件免受外界污染或移动的影响,保证电子产品的长期稳定性。此外,有机硅材料不会腐蚀、不会自燃,符合电子产品生产及制造中最为苛刻的安全及纯度要求。LED制造是有机硅在电子领域中最主要的应用之一,发展态势良好。2016年,国内LED显示应用市场规模达到335亿元,同比增速回升至8.1%;出口金额56亿元,同比增长24.4%,保持快速增长。图23:国内LED市场规模增速回升图24:LED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40035030025020015010050050454035302520151050国内LED显示应用市场规模(亿元)同比增速()603550302540203015201010500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LED显示应用出口金额(亿元)同比增速()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资料来源:wind,川财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川财证券研究所3.1外需:海外产能退出制造刚需海外产能陆续退出,对外依存度由正转负。受生产装置老旧等因素影响,近两年海外有机硅中游产能遭遇事故频繁,停车、停产常态化,有效产能高负荷运行,供需缺口持续扩大。而过去十年全球有机硅中游产能增量大部分来自于中国,仅信越泰国和韩国KCC分别贡献7万吨/8万吨的聚硅氧烷增量。2014年起,我国有机硅中游产品对外依存度由正转负。百川资讯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我国DMC净出口量达9.13万吨,远超2017年全年的1.09万吨,海外需求迅猛增长。此外,历史经验看,人民币持续贬值,有望一定程度上提振有机硅海外需求。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 图25:近两年海外有机硅产能事故/退出情况资料来源:百川资讯,川财证券研究所图26:初级形态的聚硅氧烷进出口情况图27:有机硅中间体进口依存度(%)50505050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5450003400003350003000022500022000011500010000150000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进口量(吨)出口量(吨)-有机硅中间体进口依存度()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资料来源:wind,川财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卓创资讯,川财证券研究所图28:初级形态的聚硅氧烷净出口量图29: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20,00015,00010,0005,00007.06.96.86.76.66.56.46.36.26.16.0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14/0114/0715/0115/0716/0116/0717/0117/0718/01(5,000)初级形态的聚硅氧烷净出口量(吨)中间价:美元兑人民币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资料来源:wind,川财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川财证券研究所四、未来趋势:短期价格望上行,长期期待纵向一体化短期看,行业供需紧平衡,价格大概率将继续上行。正如前文所言,供给端看,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企业,有效产能利用已经接近满负荷,新增产能最早也要等到2019年年末才能投产,考虑到部分海外落后产能退出、国内环保监管持续施压,今明两年有机硅中间体供给量将只减不增。需求端看,全球经济持续回暖,据Markets预测,全球有机硅市场有望保持年均5.85%的增速,规模从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 2017年的142亿美元上升至2022年的188.7亿美元。短期看,供给无增量,需求端持续向好,供需缺口难以填补,有望推动有机硅中间体价格持续上涨。截至2018年7月5日,华东地区DMC报价34500元/吨,今年累计上涨20%,接近历史最高点。我们认为,相较2004年DMC价格高点时,当前有机硅市场行业集中度更高、监管和运营更规范、供需结构更佳,未来价格稳步上涨可期。成本端看,金属硅、甲醇价格相对平稳,DMC价格价差有望持续扩大。长期看,优势中游企业可深耕纵向一体化,布局深加工、提升盈利能力。国内中游龙头企业在单体/中间体生产上,与海外巨头的技术差距已然不大。然而海外巨头在有机硅深加工领域具备较大优势,垄断诸多高端有机硅产品,对下游应用终端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盈利能力较强。国内优势企业可参照海外巨头成长路径,在中游产品价格上行周期深耕前向一体化,布局中高端下游产品,提升行业话语权,拓宽盈利渠道。图30:国内DMC价格走势图31:2016年以来国内DMC价格价差持续扩大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35,000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40,0004000035000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现货价:二甲基环硅氧烷:国内(元/吨)DMC价差DMC金属硅441#甲醇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资料来源:wind,川财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川财证券研究所;单位:元/吨五、投资建议有机硅中游产品短期供给端无增量、开工接近满负荷,需求端保持平稳增长,供需结构持续向好。今年4月海外巨头纷纷宣布有机硅产品全线提价,进一步拉开国内外产品价差,为国内产品打开涨价空间。今明两年,国内有机硅市场有望维持高景气,中游产品价格在暑期淡季调整之后大概率继续走强。我们看好实现“有机硅--草甘膦”联产、成本优势凸显的行业龙头企业(有机硅副产的盐酸可用于草甘膦生产,草甘膦副产的氯甲烷又是有机硅的原料)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 。相关标的:新安股份(600596)、兴发集团(600141)。我们同样看好硅产业链一体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 化龙头企业,将充分受益规模效益与成本优势。相关标的:合盛硅业(603260)。新安股份:国内最大的有机硅单体和草甘膦生产企业之一,率先实现“有机硅--草甘膦”联产,技术国内领先,环保规范。公司现有有机硅单体年产能34万吨,草甘膦年产能8万吨,单体开工率近满负荷,将充分受益本轮有机硅单体的价量齐升。兴发集团:磷化工一体化龙头企业,配套“有机硅--草甘膦”联产。公司现有磷矿石年产能650万吨,精细磷酸盐18.25万吨,肥料60万吨,草甘膦13万吨,有机硅单体20万吨,氯碱31.5万吨。合盛硅业:“煤电硅”一体化龙头企业,是国内硅基新材料行业中业务链最完整、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现有工业硅产能35万吨、有机硅单体产能33万吨,两种产品在国内的市占率分别超过18%和14%,其中工业硅连续五年位居第一。图32:上市公司业绩弹性测算资料来源:wind,川财证券研究所图33: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对比资料来源:wind,川财证券研究所;未来三年EPS取自wind一致预期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下游需求增速放缓;替代品竞争风险有机硅产品价格脱离下游可接受区间,存在一定被其他产品替代的风险;环保风险环保不达标的落后产能复产,影响行业供给。若出现排版错位、数据及图形显示不全等问题,可以凭下载记录,加微信535600147获取PDF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