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4.00 KB
  • 2022-04-29 14:01:06 发布

党校课件 坚定四大自信 (修订稿)

  • 5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学习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甘肃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主任陈永胜教授 一、深刻理解“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根源和基础 (一)坚定“四大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体察的必然结论 (二)坚定“四大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清晰把握的政治自觉 (三)坚定“四大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建党以来中国人民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自豪情怀 (四)坚定“四大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的科学态度 (五)坚定“四大自信”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客观需要 二、坚定“四大自信”面临的挑战 (一)各种不同思潮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影响和干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还不能完全满足实践发展的需要。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处于成长期还不够成熟。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失误不足的影响。 (五)资本主义长期发展积淀的文明成果和我们相比形成的历史差距的影响。 (六)党内腐败和不正之风严重侵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基础。 (七)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发展创新存在的不足 三、坚定“道路自信”必须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实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属性: 民族解放之路 国家富强之路 人民幸福之路 现代化成功之路 (一)进一步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方向 道路的拓展,首先有一个方向的选择。方向正确,坦途一片;方向扭曲,荆棘丛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二)进一步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题和目标 在进行中国道路的思考与不懈探索中,邓小平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的重大思想。他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明确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的现代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题,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 (三)进一步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建设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道路,就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更好地保障和发展人民民主权利;这一建设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前提下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建设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就是在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建设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坚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道路,就是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指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条建设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四、坚定“理论自信”必须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与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属性 党的指导思想 庙堂之学 主流意识形态 国家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这一论断,进一步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 (一)进一步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尖锐指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进一步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又超越了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阶段式向前推进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鲜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与规律。 (三)进一步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形成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较完整的思想理论。这就是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普遍性。而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和社会实践中,这三大阶段性成果在同一主题下又具有不尽相同的历史地位,呈现出不尽相同的理论特色和时代价值。这就是理论创新和发展的特殊性。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础性、架构性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基石,这就是创造性地提出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这就是明确形成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论、社会主义改革动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等一系列带有规律性的基本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性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在丰富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五、坚定“制度自信”必须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与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平等公正 集中效率 人民至上 (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的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最本质的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有许多条,其中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二是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正是在这两个最基本的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刻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与现实相统一。 (二)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本质与创造具有丰富内涵的制度特色的有机统一 (三)坚持基本制度的“不变性”与革除体制和制度弊端的“可变性”的有机统一 六、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定不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二)弘扬红色文化资源 (三)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