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课件 传承好家风 30页

  • 784.50 KB
  • 2022-04-29 13:59:40 发布

党校课件 传承好家风

  • 3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传承好家规 营造好作风 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015年2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应该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把它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2015年10月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明确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廉洁齐家,带头自觉树立良好家风”。2016年1月1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一、家教和门风是最大的资产 北宋欧阳修《欧阳永叔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良好的家风从孝亲开始《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孝经》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孔子的学生有若说过的一句话:"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勤俭善良是最基本的家风《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曾文正公家训》:昔吾祖星冈公最讲求治家之法,第一起早,第二打扫洁净,第三诚修祭扫,第四善待亲族邻里。凡亲族邻里来家,无不恭敬款接,有急必周济之,有讼必排解之,有喜必庆贺之,有疾必问,有丧必用。此四事之外,于读书种菜等事,尤为刻刻留心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母亲扮演重要角色北宋司马光在《家范》中写道: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从小生活特别贫寒,他妈妈靠给别人扎鞋底等粗活供他念书,陶侃一步步往上走,他后来就做了鱼梁小吏,有一点小权力,他把那些腌制好的罚没的鱼给妈妈送去,他妈妈给他写了一封信:“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大意就是,你是一个小吏,你把官家的东西给我送来了,你不能给我任何增益,反而给我增添了烦忧。 父亲的处事方式会影响人的一生一是学父亲做人,为人坦诚、忠厚”,坚持真理不说假话。二是学父亲做事,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从不居功,从不张扬,对自己的辉煌业绩视如烟云。三是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无论是白色恐怖的年代,还是极左路线时期,心中始终有一盏明亮的灯,永远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四是学父亲的赤子情怀。父亲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热爱中国人民,热爱革命战友,热爱家乡父老,热爱您的父母、妻子、儿女。五是学父亲的俭朴生活,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 家风不正会使人走弯路2015年10月16日,中央纪委对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的通报中出现“家风败坏”。前门当官,后门开店。国家食药监总局原局长郑筱萸的贪污腐败案件中,其一家三口悉数涉案。妻子刘耐雪参与其中,儿子郑海榕通过幕后操纵几家皮包公司,依靠买卖批文交易等谋取不当利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江西省政协原副主席许爱民身为党的高级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影响,为女儿、女婿在公务员录用和职务晋升方面谋取利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原常委、南宁市委原书记余远辉违规任用亲属担任秘书。权钱交易,攻守同盟。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斯鑫良在得知组织对其有关问题线索进行调查后,与其妻及部分行贿人订立攻守同盟,转移赃款赃物,干扰组织审查。广东省财政厅原副厅长危金峰多次收受贿赂,家庭财产高达7000余万元,他的妻子、岳母、兄弟、妻妹等近亲属全部涉案。 二、家训,一盏永远不灭的心灯——古代家风的现代启示 古来圣贤皆寂寞。但思想的光芒,终会穿透迷雾,烛照人心。在今天,当我们再度研读这些先辈家风家规时,我们从先贤留下的精神财富中,定能获得有关做人做事的启迪。通过向党员干部普及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家规家训’,形成一种向上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最终净化整个政治生态。 贵胄满朝却始终清白传家“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 陈廷敬:清贫耐得始求官陈家三世祖陈秀《陈氏家训》涉及到了读书、做人、交友、持家、做官,涵盖了“勤、俭、学、善、廉”“诗书勤讲读,财利少贪求。”“清勤爷自守,孝友在儿为。”“修职业要如清献,不贪财欲比元之。”“不负当年过庭语,先公曾许是清官。”“半饱居士” “更得一言牢记取,养心寡欲是良规。”岂因宝玉厌饥寒,愁病如予那自宽?憔悴不堪清镜照,龙钟留与万人看。囊如脱叶风前尽,枕伴栖乌夜未安。凭寄吾宗诸子姓,清贫耐得始求官。 梁启超:一生家国梦几代赤子心“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长女梁思顺:诗词研究专家、中央文史馆馆员;长子梁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次子梁思永:著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三子梁思忠:西点军校毕业,参与淞沪抗战;次女梁思庄: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著名图书馆学家;四子梁思达:经济学家,合著《中国近代经济史》;三女梁思懿:著名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早年就读南开大学,后奔赴新四军参加革命;五子梁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谈人生:从容面对生活。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之萎葸。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一个人在物质上的享用,只要能维持着生命便够了。至于快乐与否,全不是物质上可以支配。能在困苦中求快活,才真是会打算盘哩。谈爱国:思报社会之恩。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得一分是一分,便人人都有事可做了。谈立业:尽力去做。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之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谈治学:多方取益。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谈亲情:对着月想你们。你们到温(哥华)那天,正是十五,一路上看着新月初升直到圆时,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 郑义门:孝义传家九百年《郑氏规范》的家规。这是郑氏家族管家治家的法宝。它将儒家的“孝义”理念,如数学公式般转换成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历经几代人创制、修订、增删,它最终定格为168条,涉及家政管理、子孙教育、冠婚丧祭、生活学习、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堪称世上最齐全的家庭管理规范。它甚至将大家庭的管理成员,分为18种职务26人,形成一个网络式的多层结构。一个庞大家族的秩序由此严丝合缝地建立起来。正是这种智慧,指引着这个家族在历史长河中前行。 “孝亲”郑氏世祖郑绮,其母亲张氏因患风挛疾,手足不能伸,郑绮日候床边,侍奉饮食汤药,三十年如一日,始终不稍懈怠。正是这位老人以孝治家的躬行实践,为其后代子孙树立了一个生动的典范。郑氏的祖先们深知“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168条家规中,有关戒奢的就有17条之多。它谆谆告诫:家业之成,难如升天,当以勤俭朴素为准绳关心自己的同时,也应关心他人,和睦乡邻。他采取了很多措施跟周边的邻居搞好关系。创办药室,免费提供医药;他在村子的路边设立茶摊,都可以获得食物和水。清廉为政,是历代都倡导的,但从家庭的角度约束族人为官清正,则是郑氏义门的一大特色。这168条家规,有些涉及到廉政廉洁方面,像86、87、88这三条,就是针对出仕当官的人规定的。郑氏子孙中,没有一人因贪墨而罢官者。 百世传诵《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氏家规对族中子孙为人处事有着严格规定,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并且订有罚则,便于执行。如:“当官者,亲君子,远小人;治家者,去奢华,存淡泊”,子孙“须守礼法,循规矩”,以及“交有道之朋,绝无义之友,饮清泉之茶,戒乱性之酒”。历朝历代的诸葛亮后裔中没有出现过一名贪官 修成光明之心,方能抵抗诱惑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di)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小至族箴家规,大至治国、理政,其核心理念并无二致,这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明德亲民止至善,这已不仅仅是一代名儒对一个家族的贡献了。王阳明在治理南赣期间,推行《南赣乡约》,开启了当地以道德教化实现乡村治理的先河。在家则遵孝悌之义,循礼仪之规,扬文明之风;在乡则相助相恤、劝善戒恶、讲信修睦,息讼罢争,这些乡约民规与姚江王氏倡导的家训家规如出一辙。因此我们可以说,家风、民风、社风,从来都是融为一体的,五百多年前的王阳明做到了。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无论身处什么时候,无论外界有多少监督,没有人能替你看顾你的内心--除了你自己。迷失还是坚守,全靠自我。 三、学习传统家训,树立良好家风 树立好家风从尽孝开始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做个好家长要会爱孩子 家庭和睦要懂夫妻之道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