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01 KB
  • 2023-05-06 05:30:42 发布

智能集装箱运输面临的标准化问题_李继春.pdf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学术研讨智能集装箱运输面临的标准化问题■李继春赵洁婷王婧(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摘要:我国智能集装箱运输标准化工作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限于目前的应用试验条件和标准制定进程,智能集装箱运输还缺乏完全适合的运输条件及完善的配套解决方案,相关标准仍不成熟,尚未在业界得到广泛应用。鉴于此,本文针对智能集装箱运输面临的标准化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推动我国智能集装箱运输标准化工作的政策建议。关键词:智能化集装箱运输标准化AnalysisonStandardizationProblemsinSmartContainerTransportationLIJi-chun,ZHAOJie-ting,WANGJing(ChinaWaterborneTransportResearchInstitute,NationalStandardizationTechnicalCommitteeofContainer)Abstract:StandardizationworkonsmartcontainertransportationinChinahasobtainedsomeachievements,however,limitedbyapplicationtestconditionsandslowstandarddevelopment,thesmartcontainertransportationisstillinlackoffullysuitabletransportationconditionsandcomplete-matchedsolution,standardsarestillnotmature,havingnotbeenusedwidelyintheindustry.Inviewofthis,thepapercomprehensivelycombsproblemsofsmartcontainertransportstandardization,andputsforwardthepolicyrecommendationstopromotenationalsmartcontainertransportstandardization.Keywords:smart,container,transportation,standardization“智能集装箱”概念最先起源于美国。所谓的信息传送给集装箱运输应用网络,集装箱承运人、“智能集装箱”,通常指在现有集装箱外部和内部发货人、收货人均可以通过相关系统,不用开箱就增加一些用于集装箱运输通信、状态检测与设备可以实现货物信息的读取,箱位的追踪,了解货物识别的电子设备,可以在集装箱运输过程中将集装的实时方位、状态和安全状况。更先进的智能集装箱的一些关键信息,如集装箱基本信息、货运信息、箱还可以进行一些自我防护措施,如超温自动降温、集装箱位置、安全状况、箱内温湿度或压力等状态超压自动降压处理等。随着“智能集装箱”产品的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现代物流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及应用示范》资助(课题编号2012BAH35F02)。66中国标准化2013年第9期/总第444期 李继春,赵洁婷,王婧:智能集装箱运输面临的标准化问题出现,智能集装箱运输逐步融入到现代交通运输先后开展了国内航线、国际航线集装箱RFID示范快速发展的轨道,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工程近10项。这些智能集装箱运输实践,在行业内外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长江航1智能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线示范和中美航线示范。(1)重庆-上海长江航线示范工程近年来,随着RFID(RadioFrequency2006年至2008年,在交通运输部的支持下,交Identification)技术的不断进步,全世界范围内不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从重庆至上海开展了大量的断掀起应用RFID的热潮。无论在社会生产流程管长江航线实验,对智能集装箱应用的电子箱封、电理方面,还是在社会服务质量跟踪方面,各部门都子标签产品性能进行了实地检测。并起草了相关的在积极探索本领域应用RFID的模式和关键技术。国家标准,示范工程取得了重要的成果。集装箱行业,更是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最具有应(2)上海-美国国际航线示范工程用RFID技术前景”的行业之一。随着集装箱应用2006年,在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上RFID技术条件不断成熟,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海港组织开展了上海至烟台“两港一航”航线试集装箱”开发也越来越趋成熟,基于RFID技术的验。2008年3月10日中美集装箱运输示范航线正式智能集装箱运输系统已经基本确立。开通,通过国内国际航线试验,上海港主导起草了1.1智能集装箱运输系统的构成ISO18186国际标准,社会各界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般来讲,智能集装箱运输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智能集装箱、智能交互网络、后台系统。这三部分2智能集装箱运输面临的标准化问题互为促进,缺一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应用环境。智能集装箱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在现有的集2.1标准化战略“二元论”之争装箱上加挂智能电子设备,把通用集装箱改造成为一直以来,智能集装箱标准化战略一直存在一般意义上的智能集装箱;二是在生产集装箱阶段,“二元论”之争,暨推到论、兼容论。这种争论从智通过对集装箱进行技术改进,直接嵌入智能电子设能集装箱运输产生之日起,就没有停止过。备模块,直接生产严格意义上的智能集装箱。坚持“推到论”的学者认为,只有重新构建基智能交互网络主要包括数据读取设备(读写于智能集装箱运输特点的标准化战略,才能从根本器等)、数据传输网络(专网、公用网络等)、自组上解决现有标准存在的问题,解决智能集装箱运输网等系统。相关标准的不协调甚至矛盾的问题,解决信息互联后台系统主要包括服务器、信息终端等。互通问题,最终实现智能集装箱“开放性”运输。1.2我国开展智能集装箱运输的应用实践坚持“兼容论”的学者认为,没有必要“推倒集装箱作为多式联运的重要载体,其运输的重来”,加强标准的规划协调,标准间的矛盾问题过程需要经过不同的环节。智能集装箱运输不仅仅是可以避免的,没有必要重新建立一套全新的智能考虑我国的发展需求,还要考虑能够与国际运输接集装箱运输标准体系。智能集装箱运输的闭环性问轨。我国智能集装箱运输不能脱离国际集装箱运题,不是标准的问题,主要是市场的接受程度和应输发展而孤立存在。基于这些考虑,我国的智能集用模式不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智能集装箱“开装箱运输在起步阶段就强调了“与国际运输相兼容,放性”运输终将实现。通过应用示范,带动自主创新”的原则。在交通运2.2标准化体系“覆盖面狭隘”之殇输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国港航企业一直以来,智能集装箱运输标准化的重点主要中国标准化2013年第9期/总第444期67 李继春,赵洁婷,王婧:智能集装箱运输面临的标准化问题集中在系统本身。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单纯孤立集装箱在堆场内不能实现完全按计划摆放,对堆的智能集装箱远远不能适应智能运输发展的需要。场管理和集装箱转运、流通造成一定的困难,为标智能集装箱与其装备(车辆、托盘、搬运设备等)准化作业带来了隐患,不利于标准化作业的推广。标准的有效衔接,在物联网技术应用时代,显得尤(3)技术选型为重要。近年来,“集装箱及其装备物联网标准化”一直以来,智能集装箱面临着“被动读取”和不断被提及,客观要求将智能集装箱及其装备标“主动发送”的技术选型抉择。主张“被动读取”的准进行系统优化,解决智能集装箱标准体系“覆盖学者,主要从信息安全角度出发。这种观点的学面狭隘”问题。者认为,“智能集装箱”作为物流供应链中的一部2.3标准内容“技术分歧”之辩分,其信息的读取是被动的,类似于一个普通的物智能集装箱运输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品标签。智能集装箱只是记录集装箱的基本信息和统工程,客观上要求标准化提供支撑和保障作用。货物信息,并不能记录集装箱运输状态信息。而坚在发展现代物流的大背景下,智能集装箱运输行业持“主动发送”的学者认为,“智能集装箱”应该更标准化面临的挑战就是标准间的衔接不够,甚至出多地报告物流信息,才能更智能、更聪明。现矛盾的情况,标准内容“技术分歧”之辩尤为突出。这种技术性分歧主要体现在应用模式、作业方3智能集装箱运输标准体系的构建法、产品技术选型等方面。(1)应用模式3.1基于综合标准化方法的标准要素研究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智能集装箱的应用与推广,综合标准化是用系统分析方法针对具体的标基本上应该遵循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扩散到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所形成的系统进行整体标全方位跨国跨部门应用的范围,功能上由简单到复准化的方法,又可叫做“全面标准化”或“整体标杂,由闭环系统应用到开环系统应用这样一条发展准化”。这是一种以考虑整体最佳效果为主要目标,轨迹。但是,全球集装箱运输系统结构复杂,集装把所涉及到的全部因素综合起来进行系统处理的箱运动规律性差,虽然在整体上是典型的开环系统,标准化管理方法。智能集装箱运输技术标准体系的但就特定的码头、场站、公司内部或一定范围内合构建,可考虑运用综合标准化方法,能够系统提升作应用电子标签的几家企业来说,其内部在一定时智能集装箱标准整体发展水平。期内又可看作是闭环系统。对于不同规模的集装箱基于综合标准化方法研究,智能集装箱运输运输企业及用户,其应用模式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是一个新兴的综合性行业,涉及到多个领域,如现智能集装箱可以有不同层面、不同模式的应用。根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自动识别技术、传感技术等,据智能集装箱应用的范围大小,可分为点(集装箱其标准化侧重通过高新技术进一步系统、规范性整码头、场站)、线(集装箱航线)、面(地区内多式合运输中的物流功能,实现运输与仓储、配送等环联运应用)、立体(跨国、跨部门应用)四种基本模节的协同运行。智能集装箱标准化要素主要包括: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部门采用的作业模(1)技术标准式不尽相同,这为标准化统一带来了很多困扰。技术标准主要包括基础设施设备标准、技术方(2)作业方法法标准等。智能集装箱运输系统的有效运行,需要规范(2)信息标准统一的作业方法。但集装箱堆场作业还处于人工信息标准主要包括信息采集标准、数据交换或半人工管理状态,由于操作不规范或管理不完善,标准等。68中国标准化2013年第9期/总第444期 李继春,赵洁婷,王婧:智能集装箱运输面临的标准化问题(3)管理标准RFID标准管理标准主要包括数据安全标准、作业管理感知层传感标准云计算标准标准等。(4)服务标准智能集装服务标准主要包括服务评价标准、统计标准等。数据交换标准箱标交换层网络传输标准3.2标准体系构建准化体系3.2.1标准化对象架构标准化对象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标准基础层集装箱相关通用化的具体对象,即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事物;另一标准类是标准化总体对象,即各种具体对象的总和所图1智能集装箱标准架构构成的整体,通过它可以研究各种具体对象的共同属性、本质和普遍规律。与标准化共性类同,智能集装箱标准化对象也分为两大类:具体对象和4推进我国智能集装箱运输标准化工作的总体对象。政策建议(1)具体对象具体对象主要包括:智能集装箱运输设施(港4.1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口、航道、道路、桥梁、中转站等)、智能集装箱运输智能集装箱的推广应用,其作业流程、数据安设备(车辆、船舶、搬运设备等)、智能集装箱生产工全等内容迫切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才艺(原材料、配件等)、智能集装箱信息化(代码、标能形成规范化应用,并形成标准进行推广应用。记)等。4.2建立并完善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标准体系(2)总体对象完善的标准体系是智能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重总体对象主要包括:智能集装箱运输工艺技要技术基础保证,只有在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指导术方法、智能集装箱管理方法等。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智能集装箱运输标准的制3.2.2体系架构定,从而实现智能集装箱运输标准化的推广和应用。按照感性层面和逻辑层面划分,智能集装箱4.3积极开展标准化应用示范工程标准体系的范围由两个维度空间构成。目前,各方对智能集装箱的应用模式等还存在(1)物理层面很多分歧,只有国家科技主管部门、交通行业主管物理层面分为智能集装箱系统设备标准、运部门积极推动相关应用示范工程的开展,才能在输作业标准。实践中不断加强研究与技术交流,不断通过点、线、(2)逻辑层面面的局部推动,才能尽快推动智能集装箱的行业逻辑层面分为3个层次,即基础层、交换层、感应用。知层(如图1所示)。基础层主要是集装箱通用标准,4.4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智能集装箱的应用与推广生产和运输管理标准;交换层主要是数据交换和智能集装箱的标准化应用,既需要政府部门网络传输标准,包括UN/EDIFACT格式报文、XML的主导与推动,更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智能格式报文以及网络传输等标准;感知层主要是信息集装箱的推广应用除了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外,需集成标准,包括集装箱传感器、电子标签、电子箱封、要更多的社会力量,特别是第三方力量的推动。在物流标签等标准。标准制定的过程中要考虑到集装箱多式联运涉及中国标准化2013年第9期/总第444期69 李继春,赵洁婷,王婧:智能集装箱运输面临的标准化问题到各部门的相关标准和各种标准以后发展变化趋是集装箱运输技术持续革新的过程,从集装箱的势的判断,提高标准的兼容性与适应性。诞生,到多式联运的运输组织模式出现,再到标准4.5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争取国际话语权化的推广与各种特种集装箱的研发与应用,每一次我国智能集装箱标准要与国际标准兼容,能新技术与新管理模式的应用都极大地促进了集装够全球通用;同时,加强自主创新,积极争取国际标箱运输的发展,也增强了集装箱运输的竞争力与生准话语权。我国是集装箱制造大国和运输大国,在命力。智能集装箱领域,涉及到集装箱运输信息安全等领智能集装箱运输技术的发展也应遵循从无到域,应该具有足够的话语权。这对我国集装箱运输有、从试验到推广的过程。智能集装箱的应用发展向综合物流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将越来越快,并将在许多领域都获得成功的应用。4.6加强智能集装箱标准宣贯限于目前的应用试验条件和标准制定进程,智能集行业部门从技术角度和应用管理的角度,主动装箱运输还缺乏完全适合的运输条件及完善的配开展智能集装箱标准应用的宣传工作。加大对标准套解决方案,相关标准也不成熟,尚未在业界得到的宣传力度。通过不断地宣传,让行业企业认识到广泛应用。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均可智能集装箱标准化应用的重要性。望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智能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5结语半个多世纪以来,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过程也(责任编辑:邵雅文)(上接第65页)业,2010(8).4结语[4]张铁男,李晶蕾.对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2,23(3).本文在分析节能环保装备分析测试标准现状[5]张小明.大型设备考核指标探讨[N].中国水电七局机电安装分局,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广大用户和消费者的分析测2011(10).试标准体系,希望分析测试标准体系更具有操作性、[6]黄文庆.关于机械设备安装工艺的几点看法[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11).客观性、可信性。分析评价的方法更先进,分析结[7]现代设备管理讲座之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设备管理以及国果更符合具体情况。将来分析评价手段会更先进、内设备管理发展简况[A].2006全国现代设备管理理论与模式更人性化。随着节能环保装备评价分析标准的完善,研讨会[C],2006.还可以通过节能环保装备数据库的建立,开发性[8]翟丽丽,潘晓丽.企业引进设备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技术经能优异的评价软件,提高评价的效率和准确率。济,2001(12).作者简介参考文献王成端,工学博士,教授,四川理工学院副校长,主要从事环境工程、[1]周长益.“十二五”我国将推动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迈上新台高等教育管理及研究工作。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1(1).[2]黄进,林翎,王秀滕.我国环保产品(装备)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中国标准化,2011(1),43-46.[3]张鑫珩.关于提升我国环保装备技术水平的建议[J].中国环保产(责任编辑:邵雅文)70中国标准化2013年第9期/总第4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