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行业发展前景 9页

  • 34.48 KB
  • 2022-04-29 14:12:06 发布

新材料行业发展前景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新材料行业发展前景  在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极大地促进了新材料产业发展。下面将对新材料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一起来看看。   我国新材料产业“十三五”规划以及前景展望我国新材料产业“十三五”规划以及前景展望:新材料产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基本结束,已于近期送至相关主管部门审议,预计将于近期正式公布。   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新材料是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一直以来,我国对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众多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措施。   新材料产业“十三五”规划将从升级基础材料、发展战略材料以及遴选前沿新材料三个层面出发,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作出细致规划。其目的是促使我国新材料产业整体升级,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奠定产业基础;同时通过新材料升级,加快钢铁、有色、石化、轻工、建材、纺织等基础制造业向产业中高端迈进,并为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寻找后续发展的可持续动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XX-2021年中国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指出,基础材料领域,“十三五”期间将着力解决钢铁、有色、石化、轻工、建材、纺织等基础材料产业产能全面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高端领域无法实现自给三大突出问题,重点发展先进钢铁、先进有色金属、先进石化、先进轻工、先进建材、先进纺织等6大类25个分类材料。力争到“十三五”末,基础材料产业总体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并形成高性能、差别化、功能化的先进基础材料制造能力,促使钢铁、有色、石化、轻工、建材、纺织等基础材料制造产业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先进基础材料总体实现自给,并形成一定的出口能力。   关键战略材料领域,将从保障海洋工程、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核电、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以及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卫生、电动汽车、智能制造等我国具有一定技术优势的产业发展出发,重点发展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高性能分离薄膜、高性能纤维及符合材料、新能源材料、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电子陶瓷、先进半导体、稀土等9大类32个分类材料。预计到“十三五”末,我国经济发展急需的百余种关键战略材料将全面实现国产化,关键战略材料综合保障能力超过70%,在初步形成上下游产业协同的基础上,为上述众多关键产业发展提供材料支撑,奠定未来发展的产业基础。   前沿新材料领域,将重点发展石墨烯、3D打印、超导、智能仿生等4大类14个分类材料。其目的是为满足未来十年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以及为制造业全面迈进中高端进行产业准备;并形成一批潜在市场规模在百亿至千亿级别的细分产业,为拉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长久推动力。   新材料领域产业前景良好,到“十三五”末市场规模将达万亿之巨。而石墨烯、3D打印、超导等前沿材料的快速发展,则有望在未来继续催生出千亿级别的新市场。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新材料产业涉及制造业和国民经济中的众多部门,其发展不但会促使基础材料产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还将对“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新材料产业和钢铁、有色、石化、轻工、建材、纺织等传统制造行业息息相关,同时也和众多新兴产业密不可分。因此,发展新材料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全面促进作用,对我国经济转型期有着重大意义。新材料“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进而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新兴产业发展等我国既定战略起到积极推动。   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新材料产业不但是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加快发展新型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创新高端装备制造发展、培育发展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还将会对解决产能过剩、提升制造业生产率等重大课题大有裨益。   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状况及前景分析新材料是指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有的优异性能的材料。它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光电、超导材料;生物功能材料;能源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及新型工程塑料;粉体、纳米、微孔材料和高纯金属及高纯材料;表面技术与涂层和薄膜材料;复合材料;智能材料;新结构功能助剂材料、优异性能的新型结构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包括新材料及其相关产品和技术装备。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产业技术高度密集、更新换代快、研究与开发投入高、保密性强、产品的附加值高、生产与市场具有强烈的国际性、产品的质量与特定性能在市场中具有决定作用。新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综观全世界,新材料产业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支撑着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各个国家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领域。主要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投入和发展。 (一)应用领域宽广,相互之间关联度小   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多个不同行业,不仅包括市场一度热衷的纳米材料、磁性材料等产品,还包括与能源结合紧密的新型能源材料,与信息产业紧密结合的光通讯材料,更有聚氨酯、氯化聚乙烯、有机氟材料等传统高分子材料;同时,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又分处不同行业,无论是设备、生产技术,还是销售市场均存在较大差异。可以说并不存在共同的市场基础,关联性较差,各公司的个性要强于整个“行业”的共性。 (二)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   技术密集是指新材料在研制和制造过程中技术的多样性、边缘性和综合性。新材料行业涉及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多学科交叉渗透,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   投资密集是指研究开发和生产新材料产品要求有一定的投资强度。新材料行业的行业装备一次性投入大,尤其是在工程化研究以及建立规模经济生产线时,要求更高。? (三)高投资、高风险、高收益   从风险角度看,首先,由于应用领域的进步,对新材料的技术要求进一步提高,研发风险提高;其次,新材料品种多,大批量产品相对较少,由于工艺集成度加大,生产流程缩短,知识转化为技术和产品的效率提高,存在行业风险;第三,由于高新技术发展迅猛,新材料本身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生命周期缩短,产品风险加大。从收益的角度看,与其他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相比,新材料上市公司近年业绩优良。? (四)新材料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高   1.先导性、基础性和带动性。新材料广泛应用于信息、能源、交通、医疗等各个领域,是其他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   2.新材料产业与上下游相关产业进一步融合,产业结构垂直扩散。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依赖于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下游用户的进一步创新开发,才能使新材料产品最终走向市场;?   3.新材料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产业结构横向扩散。随着高技术的发展,传统材料产业向新材料产业发展。? (一)国家积极扶持新材料产业发展   在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极大地促进了新材料产业发展。1999年国家颁布实施《当前国家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其中新材料得到重点扶持;2000年实施《国家计委关于组织实施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公告》,其中明确了发展新材料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支撑作用;“十五”规划确定有选择地加快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三个高新技术产业,新材料列为最重要的发展领域之一,将投入亿元人民币,是此前15年该领域投入的近4倍;“十五”期间,国家863高技术新材料领域工作也将实施五大战略:提升传统产业、形成经济新增长点、创造标志性成果、建立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培养创新人才,在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技术、特种功能材料技术和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的前沿性、前瞻性课题和热点问题上进行重点攻关,取得跨越式发展。   (二)许多省市把新材料产业列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目前,许多省市政府把新材料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列入议事日程,在“十五”期间予以重点发展,并将出台配套的产业政策给予重点支持,其中以北京、上海、西安、深圳、山东、重庆、武汉、江苏尤为突出。海门、江阴、长沙、铜陵、宁波、攀枝花、石嘴山等城市先后提出了建设成国家新材料基地的目标。 (三)国家新材料产业化专项取得明显成效   面对国际上高技术领域的激烈竞争,为了推动新材料技术及产业的发展,原国家计委从2000年起组织了高技术产业化新材料专项,支持发展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新材料,特别是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满足特殊需要且需求量大、效益显著、实现产业化基础较好的新材料。两年来,国家相继批准并组织实施的项目为125个,国家共投入资金亿元,平均每个项目的经费资助额度为972万元,项目的投资总额为亿元,是国家投入资金的倍。这125个项目分布于11个行业或领域。?   高技术产业化新材料专项经过两年的组织实施,在一些重点、关键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工艺技术、新产品开发及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了一批新材料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新材料体系。二是支持了具有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的高技术项目,开辟了新的材料产业领域。三是带动了整个行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四是加快了我国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进程。五是培养造就了一批高水平的从事新材料研发、生产、营销和管理人才。(四)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水平差。我国稀土资源占世界总储量的80%,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但其中的2/3以资源或初级产品的方式出口国外。因此,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我国工业领域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二是新材料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例如我国钢铁产量已居世界前列,其中众多的一般品种已经供求平衡,甚至供大于求,但达到世界主要钢铁强国质量水平的钢材不足20%,每年仍需进口1000多万吨优质钢材;另外,我国水泥产量已居世界首位,但高标号水泥仅占总产量的17%;再者,我国高性能通用高分子材料与国外差距也较大,目前大量进口,而工业领域主要用到的工程塑料更是难以满足需求,预计通用高分子材料和工程塑料在本世纪前10年仍将存在巨大的缺口。三是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和国计民生的关键新材料亟待开发,前瞻性新材料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研发能力不足。2002年超导材料、纳米材料、信息材料等基础研究领域又有了新的研究成果,而这些成果多为发达国家所取得,我国在这些方面还存在较明显的差距。四是面临入世后竞争力下降的严峻挑战。特别是一些资源垄断性材料产业生产的产品在缺乏政府政策优惠和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将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   (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凭借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资源等优势,使原有的制造业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世界“制造业中心”转向中国是大势所趋。这既是我国制造业与国际接轨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好机会,也是我国发挥资源优势,发展材料工业特别是新材料产业的良好机遇。?   (二)自“十五”计划开始,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明显向以新材料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倾斜,陆续出台政策措施以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将指导、协同有关地方政府在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培育若干个世界级优势特色材料产业基地。这对新材料产业发展无疑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国内支柱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扩大,机械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汽车工业、建筑业等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原材料在质量、性能与数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新技术产业将带动新材料需求的增加,特别是电子信息材料以每年20'